看着步入皇极殿的美人儿,自己的嫂子,天启皇帝的皇后,现在的懿安皇后,朱由检气不打一处来,傻缺女人,头发长见识短的东西,既然忽悠朕的儿子造反,卧槽!
太子朱慈烺站在懿安皇后身后,明显很害怕,战战兢兢不敢直视自己的父皇。
“陛下!臣无能!一切都是臣的错,臣瞒着陛下私自与皇太极媾和,臣万死!请陛下赐臣千万刀刮极刑,以安将士之心,以慰百官之心。”
杨嗣昌看到眼前的形势,急忙出班承担所有罪责,如今大明圣主在位还有救,一旦太子继位,大明必亡,自己为陛下而死重如泰山,即使死也会含笑九泉。
“咳咳咳…”朱由检被杨嗣昌的忠心感动,被一众嘴炮所气一口气差点上不来,剧烈咳嗽。
“陛下保重龙体!”王承恩急忙轻轻拍着朱由检的后背。
突然又一伙人手提大刀从皇极殿两侧杀入皇极殿,五百东厂番子,王承恩口中的精锐。
“护驾!”五百东厂番子抽出大刀将朱由检、王承恩两人重重保护在中间。
“杀!杀光他们!”朱由检已经被气疯了,咳嗽完对东厂番子下达指令。
“保护太子殿下!”卢九德急忙起身抽出大刀,勇卫营随即进入皇极殿将懿安皇后和太子朱慈烺护卫在中间,双方剑拔弩张,一言不合就是开干。
除了跪地请罪的杨嗣昌,以及正直敢言的李邦华,还有见过大阵仗的洪承畴其他百官纷纷吓得躲在一侧,双腿打颤。
“烺哥儿?你真要造反吗?”朱由检大声呵斥着自己的儿子。
“父皇,儿臣不敢!儿臣只是想阻止父皇议和,诛杀朝中佞臣。”朱慈烺跪地诉说道。
至始至终懿安皇后一言不发,恐怕在她眼里朱由检就是头一号的大昏君,相反太子朱慈烺有明君之相。
“佞臣?满朝文武,佞臣何其多,忠臣何其少,尔可知谁是忠?谁是佞?”
听到朱由检的话,杨嗣昌已然泪流满面,自知今日必死的他,只想用自己的命保住朱由检的皇位,那样死也值了,他相信朱由检一定能中兴大明。
“启禀父皇,主和者为佞,主战者为忠。”朱慈烺回禀道。
“战?拿什么战?你的母后每日操劳些什么?你不知道吗?朕有钱战吗?你们说,你们不是主战吗?怎么战?说啊!”
朱由检怒视朝堂躲在一侧的嘴炮问道,没有人出班回答,他们除了叫嚷,什么都不会。
“陛下既然主和,敢问陛下,给了皇太极多少利益?这次皇太极同意了,那下一次呢?他又来了,你又打算出卖祖宗多少利益?你这样做和投降卖国有何区别?观我大明近三百年基业,可有和外邦议和之事?即使土木堡大败,外敌兵临京城,大明不照样挺过来了?议和?哼!议和就是投降就是认输就是卖国。”懿安皇后终于发话了,丝毫没有给朱由检面子。
“妇人之见,那时大明有反贼吗?眼下内有贼寇肆掠,外有强敌入侵,不议和难道两线开战吗?银子呢?侯恂给朕滚出来,告诉她,户部还有多少银子。”
懿安皇后不给自己面子,朱由检也不打算给她面子,她以为她是周婉儿啊!直接怼这个傻缺女人,就知道抱着曾经的辉煌过日子,完全看不见如今大明朝的处境。
户部尚书侯恂本来躲在一边看热闹,被朱由检一喊,急急忙忙出班回禀道:“启禀陛下,禀懿安皇后娘娘千岁,户部现有银不足三十万两,户部银两已不足拨付剿贼军需,好在闯贼已被剿灭,大明可以踹口气了,一旦和建掳开战,户部无力供给粮饷。”
“哼!听到了吗?你们都听到了吗?侯恂你说错了,闯贼没有被剿,李自成跑了,还有躲在南边的张献忠,户部的三十万两还能支持剿灭献贼吗?还有京城外的黑风寨反贼,人家现在正围着京城呢,不和皇太极议和,难道和他打吗?拿什么打?没银子谁会打?”
卢九德、黄德功二人心思微动,觉得陛下说的有道理,如今的大明根本无法两线作战,感觉自己被懿安皇后忽悠了,陛下明明是圣主,哪里是她口中说的昏君。
懿安皇后眼见说不过朱由检,眼神扫视王应熊等大臣,使了个眼色,对方瞬间会意。
呼啦啦一群嘴炮站出来跪地道:“臣请我皇停止议和,诛杀杨嗣昌,禅位太子殿下!”
看到这个情况,朱由检来了兴趣,谁忠谁奸一目了然,再没这么好的机会。
朱由检丝毫不惧,城内京营在自己手里,勇卫营也掌握在自己手里,不然卢九德怎么可能只带八百人?说明剩下的七千多人还是忠于自己,没有命令他们不敢入宫,自己身边有五百东厂番子虽然打不赢,但是护送自己出宫一点问题没有,出了宫之后就宫里这些人还不是随便朕捏。
不过朱由检不会这么做,一旦这么做了,大明朝廷就瘫痪了,最少两个月无法正常运转,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补充官员,两个月朝廷无法运转对于现在的大明绝对是致命打击。
杨嗣昌、洪承畴、李邦华、傅宗龙、白小文、侯恂都没有逼迫自己禅位,其余跪倒一片片,老温是在家养病没有来,即使来了,肯定也不会逼迫自己禅位的。
“太子殿下,娘娘喊殿下回宫吃饭!”突然春儿急匆匆闯入皇极殿,来到太子身边,拉着太子就跑。
周婉儿也是对懿安皇后无语了,当她得到消息烺哥儿被懿安皇后忽悠造反去了之后急得不行,赶紧让春儿去皇极殿把太子拉回来,借口就是:“你妈喊你回家吃饭。”
朱慈烺根本不是来造反的,听到母后让自己去坤宁宫当然走咯!当然他也是觉得父皇说的有道理,根本不是黄道周说的那样,父皇是圣明的,父皇说的都是对的,本宫怎么会怀疑父皇呢?
哼!黄道周你个老东西害本宫。
太子撤了,戏唱不下去了,一众嘴炮不再说禅位,但还是拒绝议和。
摆在朱由检面前现在两条路。
第一条:把这群嘴炮全杀了!继续议和,代价就是朝堂瘫痪两个月之久,这两个月可能发生很多事,大家不要以为朝堂不运转没什么大不了的,你们试想下,后世的北京瘫痪两个月,对地方有什么后果?当然是贪官横行,地痞流氓横行,没有束缚的他们自然是到处搜刮民脂民膏,那不用等河南旱灾了,张献忠、李自成肯定瞬间壮大。
不仅如此,各地总兵瞬间都会成为割据政权,两个月后朝堂恢复也无法再指挥各地总兵大佬,这个代价朱由检承担不起。
整顿吏治得慢慢来,现在朱由检根本没有时间整顿吏治,内忧外患的大明朝根本没有机会整顿吏治,一切只能一步一步来,这些嘴炮还得将就着用,慢慢安插自己的人蚕食他们。
第二条:杀了杨嗣昌停止议和,代价就是皇太极挥军入关劫掠,一切像历史发生一样,这也不是朱由检想要的。
可是朱由检现在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,只能选择一条,相比第一条而言,第二条显然代价更低,没多久朱由检有了主意,很无奈,深深感受到了历史上崇祯大哥的无奈。
“众卿忠心可嘉!朕心甚慰,不议和就不议和吧!然杨爱卿实乃奉旨行事,一切与杨爱卿无关,都是朕的责任,朕会下罪己诏,昭告天下。”
朱由检说出这段话深感无奈,但是满朝文武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。
这还是那个不愿意承担责任的陛下吗?这还是那个喜欢推卸责任的陛下吗?这还是那个刻薄寡恩的陛下吗?
历史上的朱由检确实不愿意承担责任,而且刻薄寡恩,一旦前线战败,就把责任推给指挥官不是下狱就是砍脑壳,也不管你之前立过什么功劳。
一旦前线战胜,奖励也没有,就是口头褒奖几句,确实是穷,没办法。
这些事孙传庭、袁崇焕等人就是代表,袁崇焕任蓟辽总督立下的功劳还少啊?不过是皇太极绕过宁锦前线从喜峰口入关,袁崇焕脑壳没了。
孙传庭更是悲催,历史上的孙传庭活捉高迎祥、击败李自成功劳够大吧!最后得到了什么?什么也没得到,最后因为急着回陕西追缴李自成,被崇祯认为他想当陕西王,一道旨意下了大狱。
此时的朱由检深感朝堂需要一批自己人,只有这样自己想做什么才能做什么,不然成天被这群嘴炮挡着着实难受。
随着朱由检的旨意,议和停止,杨嗣昌因为朱由检主动承担责任,没有受多大连累,但是内阁大学士的任命没了。
满心欢喜的皇太极还在大青山苦苦等待大明朝廷的国书呢,一个月过去了,两个月过去了,皇太极对众人说再等一个月。